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位于湖南长沙的光伏生产基地,车间里一台硕大的闭管扩散炉规律地操作着。类似手臂的悬臂桨不停地将原料送入扩散炉口边,然后退出。“原来悬臂桨是带原料进炉的,这样就带进了灰尘,不利于工艺的洁净度。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改进了装备。”在扩散炉边,中国电科首席专家禹庆荣如此向记者解释。
用自己的装备生产产品,再通过生产实践促进装备和工艺的提升,中国电科时刻保持着对光伏装备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高,促成了我国光伏扩散装备80%的国产化,而这只是中国电科自主创新的例子之一。
对于以科研院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电科来说,科技创新是其的灵魂。正如中国电科总经理熊群力所言:“中国电科是以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为主体的高科技企业,自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存之本与发展之路。”
自主研制的我国首个sar测绘系统,改写了我国西部地区长年无地图的历史;自主研发的空管自动化系统和设备,打破了长期以来依靠进口的局面;自主研制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打破国外垄断,应用于国内主要城市地铁交通……中国电科一系列打破国内和国际空白的创新成果,得益于其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科技创新。
创新难,将创新技术转化为产业成果更难。“十一五”期间,中国电科共承担各类科技创新项目3000余项,其中,军品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民品产业科技成果覆盖率达到90%以上。也正因此,中国电科形成了安全电子、能源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制造设备与仪器仪表、新型元器件等5大产业板块。可以说,在我国的信息经络体系中,哪里有电子信息技术,哪里就有中国电科的身影。
在军用领域,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实现“空中之吻”的幕后,是激光雷达的精确引导;在“嫦娥二号”探月的幕后,是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地面应用等整体系统的安全保证;在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上庞大整齐的机群幕后,是国产预警机全方位的指挥。而这些幕后的激光雷达、整体系统和预警机,都是中国电科自主创新的产物。
在民用领域,中国电科的太阳能光伏整线交钥匙能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并由电池片整线设备逐渐延伸到光伏产业上下游,成为全球产品种类最多、门类齐全的光伏装备供应商。
靠着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靠着从过去的模仿型转而走自主创新路线,10年来,中国电科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6倍和利润增长8倍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并继续向下一个宏伟目标迈进。(记者 黄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