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年用上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哪吒’和‘水星’两条智能生产线,整体生产效率比人工生产提高了30%。”近日,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联宝科技)副总经理张继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联宝科技作为一家个人计算机研发和制造企业,由于自身产品生产的需要,在2011年成立之初就开始智能生产线的研发和应用。目前,在“哪吒”“水星”智能生产线中,联宝科技拥有专利数十件。
“‘哪吒’智能生产线具有产品质量控制检测反馈、深度分析等功能,‘水星’智能生产线具有切换不同型号产品进行安装等功能,属行业领先。联宝科技还将通过不断创新提高两条生产线性能,以应对市场变化。”张继伟介绍,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全球个人计算机产业链供给困难,一度给联宝科技的生产带来阻碍。在困境中,联保科技通过创新智能生产线制造工艺,不仅解决了危机,还实现了销售的逆势增长,掌握了企业发展的主动权。
以创新迎转机
“疫情发生后,由于在家办公、学习的现实需求增多,个人计算机销售量大幅上涨,但是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跟不上,企业生产受到了影响。”张继伟说,在个人计算机生产中,一般情况下需先将中央处理器(cpu)焊接在电路板上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安装,由于疫情导致的cpu供应短缺,企业生产陷入被动。
张继伟介绍,为此联宝科技智能生产线研发团队在自身拥有知识产权的低温锡膏焊接技术基础上,打破“cpu前焊”的行业常规,研发出了“cpu后焊”技术。这项技术可实现cpu供应短缺时先完成个人计算机电路板上其他元件设备的安装,当cpu供应充沛时再根据客户订单上的具体需求,将cpu焊接至电路板上。“该技术应用到‘哪吒’‘水星’智能生产线后,智能生产线可随时切换cpu短缺和充盈的不同状态,生产方式更加灵活。其他同行因为cpu短缺接不了的订单,我们可以接。”
“在研发的同时,我们的知识产权工作紧跟其后,及时地提交了数件专利申请。”张继伟说,这些专利申请中包括“一种基于低温锡膏和焊接面积焊接电路板的方法”“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等5件发明专利申请。
张继伟表示,这次智能生产线的再创新,助力了联宝科技在疫情中快速复工复产,在个人计算机销售热潮中把握住了机会,扩大了全球市场份额。2020年联宝科技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成为安徽省合肥市首个“千亿企业”。
以联盟御风险
张继伟认为,此次将挑战变为机遇,对于联宝科技可谓是打了一场“有准备之仗”。“在联宝科技应用智能生产线伊始,就建立了两组研发团队,一组负责常规生产研发,二组负责解决生产问题。两组相互配合,二组解决问题成功后,交由一组应用和推广。这样,每个研发团队职责分明,合作效率高,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所以,尽管受到疫情影响,联宝科技依然可以快速复工复产。”张继伟介绍。
整合行业知识产权资源来应对市场变化是联宝科技智能制造发展的重点工作。“近年来,工业互联网理念影响着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包括‘哪吒’‘水星’都是在此基础上设计建设的。工业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开放和共享资源,为畅通‘分享’渠道,我们与母公司联想集团一同发起了‘智能制造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为产业知识产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提供平台。”张继伟介绍,这样“抱团取暖”式的发展,可以提高全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该联盟秘书长单位乐知新创(北京)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高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该联盟自2017年创立后,最重要的任务是为解决联盟企业知识产权的共同难题、促进行业良性发展提供一个合作平台。除此之外,该联盟制定了联盟企业知识产权整体发展计划,疏通了联盟企业间知识产权合作与转让渠道,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牵线搭桥,助力创新成果转化,还定期通报产业知识产权情报。目前已有美的集团、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几家智能制造企业加入该联盟。
张继伟表示,联宝科技近年来不仅打造了一支拥有1700名工程师的研发团队,同时在安徽合肥和江苏昆山等地设立研发中心,建立实验室40余间,是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这些成绩都源于对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视。下一步,联宝科技将在5g应用场景中寻求个人计算机智能生产线的技术突破。(本报实习记者 姜同天 通讯员 彭飞翔)
(编辑:白逸群)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