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的东北工学院校园里,东北工学院开放软件系统开发公司建立;1996年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2011年,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软集团)成为中国首家跻身全球软件提供商100强的企业;2016年,东软集团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0年来,东软集团从大学里的研究机构,成长为世界知名软件公司,它如何凭借软件这一“轻资产”四两拨千斤、实现企业发展的?
“三大战略”守护知识产权资产
“以软件的创新,赋能新生活,推动社会发展”是东软集团秉持的宗旨,而实现这一愿景的基础,是公司拥有的丰厚专利资产。截至2020年底,东软集团国内发明专利授权率达69%,海外发明专利授权率达到81%,发明专利比例和专利授权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座专利“富矿”如何挖掘使用,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东软集团构建了培育高价值专利的管理体系,积累了有益经验。在公司的《5.0发展规划》中,东软集团提出了以自主知识资产为核心,驱动业务的专业化、知识产权化、互联网化的发展策略,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提升无形资产占公司总资产比重,开展知识产权资本化运营,创造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拥有核心专利,确保创新成果不被他人模仿,将自己的知识产权许可他人使用,获取收益,进而保证集团经营活动的自由度,不受第三方知识产权的限制。
围绕规划中“专业化、知识产权化、互联网化”这“三大战略”,东软集团制订了在集团专业委员会领导下的双轨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在决策层面,组建集团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负责集团各项知识产权的战略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年度经费预算等重大工作的决策;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分别由集团首席运营官、首席技术官、首席财务官组成,委员包括研发部门、运营部门、法律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在执行层面,由法律部知识产权中心牵头管理整个集团的知识产权工作,负责专利、商标、域名等管理以及知识产权合同审查、知识产权争议和诉讼的解决,品牌与经营管理部门分类管理知识产权其他相关方面。
目前,东软集团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地设有子公司,在全球拥有近2万名员工,其中包括从多个维度引进的具有不同专业特长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与此同时,东软集团还制订了数十项知识产权制度、流程和表单,引进各类专利分析工具、专利管理软件、商标管理软件等。现阶段,东软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业务领域已经覆盖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及软件产品与服务。
环环相扣提升专利质量
专利资产要“保值”“增值”,离不开过硬的专利质量。东软集团通过对专利提案的评审、代理机构的选择、专利申请文件的审核等多个环节来提升专利质量。
在专利提案评审环节,东软集团所有专利提案的评审都是在东软集团的专利管理系统中完成。专利提案的初审由发明人所在部门从申请专利必要性、是否需要作为技术秘密保护、技术交底书的完整性等方面进行审查;通过初审后由专家团队评审专利提案的行业价值、发现侵权难度、获取专利难度等,由系统内置的评审模型对专利提案进行评分;通过专家评审的专利提案转交专利工程师,由专利工程师评审专利提案的可专利性和技术交底书的符合性;最后由技术负责人综合以上评审意见,决定专利提案是否可以提交专利申请。
在专利撰写环节,东软集团依据自身的技术特点制订了《东软集团专利撰写标准》,作为专利申请文件审核的评审指南。同时,专利工程师会在东软集团的专利管理系统中对每个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质量进行评分。公司还制订了《东软集团专利代理机构管理办法》,规范了专利代理机构的选择、使用、评价和更换机制,以保证合作专利代理机构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态度。
针对核心业务,东软集团从多角度进行专利布局,并在专利价值、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专利创新程度等三个维度综合对专利进行评定,评估专利是否计划实施、实施规模、独创程度、战略性等,由此将专利申请评定为外围专利、普通专利和战略专利候选三个等级,结合业务部门意见,按等级将专利和公司研发、经营相结合。
此外,东软集团还致力于通过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知识产权许可与转让等方式,将专利运用到公司经营的各项活动中,为公司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专利,这笔丰厚的无形资产,在东软集团发展中,正在源源不断地发挥更大价值。”东软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孙 迪)
(编辑:侯岭)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