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调查”早已不是新鲜事儿。前不久,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包括华为、中兴通讯在内的中国大陆多家企业发起大规模有关专利侵权的“337调查”。这已经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过去的4个月内对中国无线电子设备商发起的连续第3次“337调查”。
统计显示,近年来美国“337调查”案件数量迅速增长,2010年飙升至56起,2011年增至69起。其中,涉及中国大陆企业的调查案件数量也呈现逐年上升态势。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年初至今年7月底,在itc对中国企业发起了24起“337调查”。由此,中国企业已成为美国“337调查”的首要目标。
美国为何加快对中国企业进行“337调查”的频率?首先,我们必须了解“337调查”的目的。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规定,itc有权调查企业关于专利和注册商标侵权的申诉,如果涉案企业被裁定违反了该条款,涉案产品将彻底丧失进入美国市场的资格。可以说,“337调查”不仅是为了禁止知识产权领域的不公平竞争行为,更是美国政府保护本土市场、扶持本土企业的重要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实力不断壮大的中国企业日渐走出国门,以物美价廉的产品迅速抢滩美国市场。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下,大力发展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出华为、中兴通讯等一批既有比较优势又有全球科技竞争力的企业。因此,激烈的市场争夺战在所难免,而“337调查”则成为了美国企业竞争的有力工具。
成长中的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频繁发难的“337调查”?从根本上讲,最紧要的是继续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实现产业升级,加强知识产权战略部署,不留给对方任何可乘之机,尽可能地减少将来发生纠纷的可能性。而当被调查或被起诉的情况发生时,企业首先必须意识到这是市场竞争的常态,要以平常心积极应对。其次,要在熟悉美国和国际贸易游戏规则上狠下功夫,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斗争策略。同时,政府有关部门也应采取更强硬的措施,加强对企业的法律援助,提供公平解决涉外贸易纠纷、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平台。
“337调查”并不可怕,它恰恰反映了中国实力及其世界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也让中国企业在实战中得以历练。相信中国企业必能在如此激烈的挑战中变得更加成熟,为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积累出更多的宝贵的经验。(光 君)
(编辑:秦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