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设备商华为和中兴在美国遭受以国家安全为理由的阻挠,或许正是两家公司国际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一个注脚。
市场研究机构abi research预计,2013年美国网络基础设施支出或将出现增长的拐点,吸引了众多网络设备巨头来争食。华为、中兴这几年高速发展,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在全球网络设备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已经对思科、阿尔卡特朗讯等美国网络设备巨头形成威胁。因此,这时候美国祭出所谓的“国家安全牌”,就是要阻止华为、中兴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阻止外来的竞争者。
在鲜有中国公司进入的美国网络技术市场,2009年8月,中兴凭借一款几乎兼容所有主流制式的2.5g/数据卡成为美国第一大无线运营商verizon的供应商。如果加上之前与美国第三大运营商 sprint nextel在wimax终端、与第五大运营商metropcs在cdma终端上的合作,美国前五大运营商中已有3家成为中兴的客户。
中兴将自己的国际化战略称之为“弯道超越”,即当竞争对手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或随市场进入衰退周期减速时进行超越。在这个时候攻击对手,往往事半功倍。
在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的带领下,经过15年的全球征战,中兴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比在2011年一举突破60%,取得了一次漂亮的“弯道超越”。
和很多中国企业一样,中兴通讯海外市场争夺的战术也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即从南亚、非洲再到欧洲、美国。2004年之后,中兴的国际化战略开始大规模推进,新兴市场份额增长迅速。
2006年初,中兴提出mto(跨国运营商)战略,在公司销售体系内部特别设立了多达500人的mto部,这标志着海外战略进入了第四个阶段:高端突破期。一方面发展欧美的成熟市场,另一方面在新兴市场与跨国运营商合作。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中兴在全球高端市场初战告捷,尤其是在终端产品上实现阶段性突破。比如中兴手机与美国第一大运营商ver-rizon合作深度定制手机;攻破日本市场,与日本第三大运营商soft-bank合作,并逐步实现了英、法、德等国家的全面突破。
虽然真正要把市场特别是欧美高端市场拿到手,依然非常困难,因为取得高端客户的认可需要很长时间,毕竟要慢慢转变他们的观念;但中兴依靠自身的优势,顽强地将战略一步步推进。近年,中兴技术升级速度比竞争对手快,这是其得到欧洲主流运营商认可的主要原因。
进入2009年后,随着西方设备商遭遇困境以及当地运营商更加看重成本因素,中国公司的机会越来越多。2009年12月,中兴获得了为荷兰kpn集团 1-plus和比利时子公司kpn比利时扩容和升级hspa网络的订单。
这就意味着,在几乎所有主要的产品领域,中兴都开始进入一流供应商的行列,在某些领域甚至已成为领先者。
(编辑:秦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