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尊龙官方平台首页 > 产业报道 > 详情

高端智造晋级中国制造主力军-尊龙最新版

发布时间:2021/5/26 3:19:22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者按

  不断加速的产业结构升级、高质量发展让高端制造正在成为中国制造的主力军。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集中爆发的加持下,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场波澜壮阔、浩浩汤汤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大潮涌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制造业的新常态。毋庸置疑,伴随中国制造业的大规模转型,高端制造业开始大规模崛起,所带来的产业动能力量巨大,中国经济将站上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而这个“中国高度”将像“中国速度”一样,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将起到“核聚变”作用。

  深圳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样本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基和综合实力的体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多年来,制造业迅猛发展、不断壮大,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当前,深圳制造业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圳率先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以技术改造引领智能化转型,以工业互联网引领数字化转型,以能效提升引领绿色化转型,推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样本”。

  深圳高端制造“含金量”十足

  位于深圳市光明区的tcl华星高世代液晶显示工厂外观安静整洁,但生产线上却是满负荷全天候生产,国产核心智能制造装备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这里广泛应用。智能云平台、物联网平台和工业智能应用,让tcl科技集团的各高端制造工厂之间实现了软件和设备的互联互通、交互感知,高度自动化、数字化、可视化、模型化、集成化、协同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生产,使中国智造的8k超高清电视屏、智慧商用显示屏等高端大屏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内外市场。

  得益于改革开放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圳高端制造企业扎根创新沃土,通过自主研发不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高端制造产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据统计,目前深圳工业经济结构优势突出,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是工业经济的主体,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72.5%和66.1%。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3d打印设备、民用无人机、化学药品原药、金属切削机床、工业机器人生产获得大幅增长。

  随着全国消费类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市场的迅速发展,新能源行业成为深圳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的新能源企业产品涵盖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氢镍电池等,建立了从材料基础研发到产品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其中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和社会保有量大。截至目前,深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45万辆,新能源汽车和移动终端产品对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深圳发展高端能源制造集群的坚实基础和领先优势。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新能源行业头部企业,是创业板第一家“锂电池模组整体尊龙官方平台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上市企业,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都具有领先优势。去年11月,欣旺达公司在深圳宝安区石岩街道同富康工业区的水田工厂建成并投入使用了深圳首条5g 工业互联网试点产线,增加的5g通讯模组、5g工业网关、5g室内微基站、mec服务器和cpe信号接收设备等,让生产设备实时互联、生产数据一目了然,工厂产能也较改造前提升了17%,维护产线的人力需求则由原来的30多人降至6人,大大节省了人力。

  公司副总裁梁锐告诉记者,公司顺应工业发展趋势,全面建设智能制造工厂,提供数字化工厂系统整体尊龙官方平台的解决方案,打造了领先的柔性化、智能化制造能力和品质保障能力,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公司的智能制造水平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连续获得了全球顶尖客户颁发的完美质量奖等荣誉。

  基于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兴起,“深圳制造”已经成为高端智造的代名词,深圳工业企业的利润也日益高企,“含金量”十足。2020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0.6%,大幅高于全国增速。

  推动产业迈向全球高端价值链

  近日,工信部对外公示了遴选出的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优胜者名单。在这份制造业“国家队”名单中,共有9个省(市)的21个城市上榜。深圳成为上榜集群最多的城市,共有4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分别是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深圳市电池材料集群、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和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

  一直以来,深圳坚持走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之路,从“三来一补”的“世界工厂”,到如今的创新高度密集的“制造业强市”,深圳的工业创新之路,始终围绕着产业链和创新链布局大做文章。去年7月深圳发布的《深圳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就着眼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中的关键环节,通过介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协同环节,以“链长制”方式在要素保障、市场需求、政策帮扶等领域精准发力,形成稳定、发展、提升的长效机制。尤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大产业门类的基础上,深圳细分整理出了集成电路、5g、智能网联车、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等8条重点产业链。

  作为国内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区,深圳汇聚的大批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深圳积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趋势,通过实施“链长制”,抢抓疫情冲击下国际产业链分工重组机遇,培育新产业链,推动深圳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据了解,“链长制”提出要定制重点产业链发展扶持政策,围绕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强弱环节,定制化出台重点产业链巩固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专项扶持政策,加大从生产端到应用端的全链条个性化扶持,实现“一链一策”。深圳是全球首个5g独立组网全覆盖的城市,5g基站密度、5g基站出货量和5g终端出货量均居全球第一,是名副其实的5g“第一城”。针对5g产业链,深圳市发布了《关于大力促进5g创新应用发展的若干措施》,包括六个方面共16条政策,鼓励与支持5g应用,为5g日常应用拓展了更多维度,推动实现更多元化、智能化和强体验感的5g应用功能和更新的互联网业态。

  记者从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深圳还针对每条重点产业链,充分利用前期梳理形成的产业链上下游结构图、企业分布图、技术路线图,根据产业自身特点及当地的产业现状,区分“强链、补链、连链、延链”环节,改变现有被动申报、坐等上门的产业扶持方式,个性化差异化拟定项目申报指南,主动出击谋划重大产业项目、培育布局一般产业项目,通过探索使用“揭榜制”“赛马制”等扶持形式,推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通过推动制造业在高质量发展上“先行示范”,深圳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从1980年的0.3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587.9亿元,增长了2.6万倍,创造了世界工业史上的中国奇迹。目前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37%,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66%和72%,每平方公里产出gdp居全国大城市首位。

  精准施策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

  为了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能级,打造高端制造的“深圳样本”,深圳还大手笔支持制造业发展,今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制造强市的若干措施》,围绕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大力降低资源要素成本、加强制造业空间保障和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等6个方面精准施策,推动深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深圳将积极培育壮大万亿级、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突破3万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近1万亿元,在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培育接续发展的企业梯队,实施“登峰计划”,力争到2025年,年度产值超100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5家,500亿元至1000亿元和100亿元至500亿元的分别达到5家和40家。

  为实现这些目标,深圳全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布局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发挥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作用,在未来通信高端器件、超高清视频、智能化精密工具等领域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对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平台建设、技术研发、示范应用等项目,按不超过总投资的50%,给予最高5000万元资助。对已拨付的国家和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资助资金,最高给予1∶1配套资助。鼓励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对经认定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其能力提升项目,分别按不超过其软硬件设施投入的20%,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

  土地的集中使用是核心大城市集聚发展的重要方向,提升单位土地产出是核心大城市创新增长的核心标准。深圳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稀缺。但当地领导人多次在重大场合表示“只要是符合深圳产业方向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优质项目,深圳一定有地可落”。在加强工业用地保障上,深圳市整备改造出100平方公里产业空间,将成片连片、亟须改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全部纳入土地整备或连片改造范围。

  为了大力支持制造业总部扎根发展,积极引进制造业重大项目,深圳强化产业用地和项目落地统筹,对重大投资项目、重点招商项目、上市公司募资项目的产业用地需求实行“揭榜制”,结合产业布局规划,将项目优先落户在能更好满足企业需求的区域;同时梳理工业百强企业增资扩产项目用地用房需求,优先在所在辖区解决,所在辖区无法解决的,由市政府统筹安排。加大对工业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对重大工业投资项目、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资的本地工业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的20%,给予最高5000万元资助。

  中部地区崛起先进制造业中心

  □记者 梁晓飞 程士华 刘怀丕 北京报道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中部地区犹如一道“脊梁”,挺立于广袤中华之腹地。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部六省地区生产总值达5.4万亿元,同比增长22.4%,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呈现出强劲反弹、接续向好的势头。

  在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装配车间里,工人有序忙碌着,通过加工机床、装配平台等加紧赶制矿用半自磨机,快马加鞭冲刺订单任务。

  中信重工2021年第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公司营收约18.85亿元,同比增长74.66%;净利润约6329万元,同比增长201.23%。今年第一季度,中信重工国内外市场订单“饱满”,在吉林、山东等国内重点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订单量持续增长。

  前身为洛阳矿山机械厂的中信重工,不仅保持了原有的矿山机械制造的领先地位,还在工业ct、特种机器人等高新技术领域崭露头角。

  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中部六省展现出不一般的经济韧性。去年遭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湖北省,今年一季度实现漂亮开局,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3%。

  “正式投入运营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服务的企业从两三家快速增长到如今的20多家。”安徽省定埠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鹏说,自2019年6月28日开港以来,定埠港一期已实现吞吐量670万吨,成为皖东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今年一季度,定埠港吞吐量同比增长16.28%。

  在中原大省河南,一季度中欧班列(郑州)开行349班,同比增长122%,集疏网络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个城市,境内外尊龙最新版的合作伙伴超6000家。依托中欧班列,郑州成为内陆地区功能性口岸最多的城市之一。法国葡萄酒、意大利橄榄油、俄罗斯果汁……每天来郑欧商品展示体验中心购买商品的顾客络绎不绝。

  川流不息的车站、码头,成为中部地区展现经济动能的最好注脚。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一季度,中部地区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驾马车”马力十足,增速分别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4.3、4.9、25.6个百分点。

  一块平淡无奇的纱窗一次性可以使pm2.5的过滤率达到99.5%,一只口罩重复使用20次不产生异味,一座气凝胶零能耗小屋不需供电就能“自给自足”……这是记者不久前在华阳新材料集团新品发布会上看到的“黑科技”。

  一年前,这家企业的前身阳煤集团曾是知名老牌煤企。经过改革重组,华阳新材料集团聚焦新材料蓝海,大力布局处于研发尾部、量产首部的新项目,短短一年间,新产品喷涌而出。今年一季度,华阳集团气凝胶科创城实现销售收入4284万元。

  这是中部地区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中部六省新兴动能快速增长、持续增强。环顾广袤中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六省高技术制造业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全部实现20%以上强劲增长。

  从产品产量看,一季度山西新能源汽车增长6.8倍,安徽工业机器人增长96%,江西智能手机增长313%,河南民用无人机增长138%,湖北3d打印设备增长25.6倍,湖南集成电路增长2倍……一张张“新名片”,传递出高质量发展信号:中部地区正由传统装备制造基地,升级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西部“未来之城” 吸引“孔雀西南飞”

  □记者 赵宇飞 吴燕霞 伍鲲鹏 重庆报道

  作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西部(重庆)科学城5月17日正式挂牌。如果说,一直以来我国人才等创新资源要素“孔雀东南飞”,这座“未来之城”却吸引着“孔雀西南飞”。

  28所高校、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78个市级以上研究机构……全面启动建设仅8个月,创新要素正迅速向西部(重庆)科学城聚集。

  一个仅3厘米的“小家伙”能蕴藏多少能量?在重庆中科超容科技有限公司,43岁的刘双翼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超级电容器,能在秒级时间内完成充放电,并实现充放电循环运行百万次以上,可满足交通运输、风电和电网等行业需求。

  刘双翼曾在美国留学,也曾在深圳一所高校任教,但他最终选择了西部(重庆)科学城。谈及为何从东南沿海来到西南腹地,如今已是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刘双翼说:“高校更偏重基础理论研究,而我更希望学以致用,重庆的产业基础和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吸引着我来到这里。”

  “忙不过来,产品都是早早就被预订一空。”刘双翼说,公司研发生产的超级电容器技术水平已跻身世界领先水平,性能、价格都有优势,不仅销往全国,还出口欧美国家。

  去年9月启动建设以来,科学城加快引进各类创新平台,强化对科研人才、企业和实验室的服务。

  目前,科学城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达9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5家,市级以上研发(科技服务)机构增至近300个,已建立2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研资源和创新平台集群初具规模。

  今年3月,科学城还向全球发布“金凤凰”系列政策,针对人才、创新、产业、金融四个领域推出支持措施,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数据显示,科学城已累计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3000余人。

  与此同时,各类科研大平台、大装置和产业创新项目落地按下“快进键”,创新要素加速向科学城聚集。

  “我们看中了科学城在集成电路领域科技资源集聚、创新平台共建共享及人才政策等方面的优势,选择将华润微电子功率器件事业群总部设在这里。”华润微电子首席运营官李虹博士说。

  如今,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有技术研发人员500余人,其中40%来自海内外知名半导体公司。由公司自主开发的低压先进沟槽mosfet和高压超结mosfet制造规模及工艺技术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广泛应用于电机控制器、锂电保护、电源管理以及新能源等领域。

  展望未来,李虹表示,随着科学城建设深入推进,更多高端人才、创新要素、上下游企业会在此汇聚,公司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做大华润微电子功率半导体业务,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的功率半导体研发和制造基地。

  不只是华润微电子,去年10月,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由20余名院士、专家和9名企业家加盟组成。随后,超瞬态实验装置落地,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开工,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重庆中心、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启动建设,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等加快落地……

  在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看来,成渝地区具有良好城市功能基础和较为丰富的科教资源,借助西部(重庆)科学城等支撑平台,未来有望成为中国产业技术创新高地和基础科学研究基地之一,“在提升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优化我国整体的创新发展格局。”(记者 李晓玲 深圳报道)



(编辑:侯岭)

尊龙官方平台首页| 联系尊龙官方平台 | 站点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