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一批肉质肥嫩、口感爽滑的三文鱼即将被端上餐桌,在这里生长的三文鱼单鱼平均重量超过4千克。如何更好地实现三文鱼等高价值鱼类规模化养殖?青岛杰瑞工控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杰瑞工控)的深海养殖监测控制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多年来,杰瑞工控作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六研究所的分支科研机构,专注于工业自动控制系统,深耕智慧港口及深海养殖等行业,凭借自主知识产权船海岸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监测控制
守护“蓝色粮仓”
鱼类轨迹如何追踪?异常鱼类又如何识别?杰瑞工控副总经理魏立明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以往识别鱼类使用的单一传感器识别范围小,精度低,难以精准跟踪鱼类轨迹。为此,公司的产品运用“一种深海养殖异常鱼类跟踪方法及系统”等专利,将声呐与视频结合,通过视频进行鱼类识别,结合水质参数划分网格;通过声呐信号获取异常鱼类轨迹,精确识别鱼类个体行为,大幅度降低了误检率。
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核心业务环节,杰瑞工控注重数字化发展,正在联合行业内多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开发深海养殖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深海养殖智能信息系统,共同打造深远海集群化工厂化养殖模式。
面向深海养殖全产业链环节,杰瑞工控已开发出了深海养殖监测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养殖环境立体监测与分析、生物量智能感知与分析、一体化运维作业等系统,可实现海洋环境监测立体化、养殖过程精细化及智能运维一体化,完成精准化高效养殖。
目前,杰瑞工控建立山东省船岸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青岛市船岸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和青岛市企业技术中心三个研发平台,获批青岛市船海岸智能装备专家工作站。同时,在船海岸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工程领域细分市场,杰瑞工控占有率位居前列,拥有与主导产品相关的中国发明专利20件,相关产品已通过中国船舶集团科技成果鉴定,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实现产业化应用。
智能调度
优化泊船系统
得益于世界贸易、远洋航运等行业发展,国内各大港口往来的货物量与日俱增,这就对船舶进出港的调度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魏立明介绍,港区船舶顺畅通行关系到港口的安全高效运营。港区“塞船”不仅会降低生产泊位、码头堆场的资源利用率,直接影响港区航道的通行效率,还会打乱港口生产计划,导致船舶作业订单、班轮航线的减少,从而影响经济效益。
面对这一情况,杰瑞工控在港区船舶调度流程优化、海域信息动态感知、船岸物联协同智能引航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已形成了港区拖轮智能感知系统等创新设备。据悉,公司运用“一种考虑多参数相关性的船舶辅助靠离泊优化算法”等专利,推出航道目标检测、船舶自动识别系列化装备,并搭载高精度电子海图,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一体化航道智能管控系统,可根据作业紧急程度态势感知当前场景,结合多重影响因素生成距离优先的均衡作业量方案。
对于恶劣天气造成的“塞船”问题,公司运用“一种用于港口的船海协同精细化海气观测方法”等专利,监测气温、气压、湿度、雨量、风向、风速等水文气象数据,与周围船只、海底航道障碍物等海况信息相结合,通过深度学习不断完善数据库,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智能避碰与优化。
如今,团队的相关成果已在一些沿海港口以及部分内河码头实现应用,助力解决港口低能见度靠离泊效率低、船海协同作业能力弱、辅助预警精度低等问题,优化了船舶的调度流程,缩短了港区船舶滞留时间。
布局专利
走出创新之路
“我们十分重视专利布局和保护工作。”杰瑞工控总工程师贺保卫介绍,随着公司船海岸一体化系列产品的开发,公司逐渐认识到专利等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开始进行专利布局保护产品。
近年来,杰瑞工控积极鼓励员工自主创新,在知识产权体系涉及的部门均设置了至少一名内审专员,由内审专员负责部门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及审查工作。公司根据实践经验,探索实行了“内审专员—管理部门—公司领导”多层把关的专利审查流程,努力孵化出高质量专利。
“我们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逐步建立起来的,在产品的保护策略和管理手段等方面不断进行完善。”贺保卫表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为公司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2018年,杰瑞工控确定了实现知识产权贯标这一目标。随后,公司快速成立了贯标工作小组,对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对公司现有的知识产权情况进行梳理。在贯标工作小组的不懈努力之下,杰瑞工控在2018年首次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
在通过知识产权贯标后,杰瑞工控在管理制度与规范、知识产权培训等方面工作日趋完善,授权专利数量与质量逐步提升,技术成果转化数量明显提高,对于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产品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近年来,杰瑞工控的专利先后获得中国船舶集团授权发明专利优秀奖、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专利金奖等奖项。同时,这些凝聚着汗水的专利成果也为杰瑞工控获得的中国船舶集团、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等科学技术奖提供重要支撑。
贺保卫表示,未来,杰瑞工控将继续通过自主研发,加强核心技术产品专利布局,深耕行业发展前沿,持续走专精特新之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刘弘一 魏立明)
(编辑:侯岭)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